Monday, September 7, 2015

07-09-2015

又是记录心情的时候。最近这一年活在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看着看着自己却停下来了。停下来的好处是看到自己的幸运也看到自己心的攀延,攀延在新的坏习惯上。在自己的疏忽下新的坏习惯长成了,难怪阿姜查一直提醒要小心,要小心。
那天跟朋友说到社会的另一个层次,如果对方是活在另一个层次就表示你是不会见到他的,因为都在不同层次嘛。层次来自社会地位,层次来自思维。
看到一位上亿身家的朋友开始进入另一个层次,看到一位学道的朋友开始接触佛理。两个不同的人都在自己满意的人生里进入“更高”的层次。与此同时也看到有些朋友患了绝症,有些离开了人世,有些还在为生活苦苦挣扎,有些为国家忧愁,有些处心积虑往上爬,有些不小心窥见了另一个生活层次却自以为自己已经在那里了,有些还在盘算着如何推到滥权的公寓管理层。这些都在身边发生着也不小心卷入其中的事项让我确实烦恼不少。虽然不能如佛陀所说的置身事外就只是观察只因为心还是不羁的野马。倒是值得欣慰的是也算有了一些成果至少能够更深切的体会无常和六道。我们不是都生活在不同空间里吗?不同圈子关心着不同的世界,原来大家都只生活在自己的道里面。
感恩自己有如此福报游走在不同的阶层,看到不同的事物。我是如此感恩。。。。

Thursday, August 13, 2015

13-08-2015

距离上回“回家”又有几个月的时间了。喜欢这里的朋友都会提醒说我好久没有回家了,今天做在咖啡馆,写着部落格跟你们说着话就是有一种平静的感觉。每一次下笔都不知下来会说什么,就是这样闲话家常的感觉好像回家。美的是同样感受到看到的人也会有一样的感受。曾几何时已经有了一个人到咖啡馆看书或是写部落格的习惯。习惯一个人住,习惯一个人喝着咖啡看书和思考。这样的习惯是在有一回回老家长时间时产生的不适感才觉察,那次回去大概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后突然觉得心里蠢蠢欲动,原来是渴望一个人独处的时间。看来已经非常习惯享受孤独了。
前一阵子新加坡的丽贞问起我的部落格网址,我说好久没写了,她说就是想看看:没有再问起结果,不过我想也许她是想在这里找回内心的平静吧?希望她已如愿。最近这几年的自己尝试把佛法运用在自己身上,经历了很多的思想挣扎,转变还在持续拉扯中。感受良深的是有关似是而非的言论。就算在佛理中也有很多的似是而非,可惜的是人们都喜欢这些似是而非,听起来美丽的辞藻,做起来自我感觉良好的“善事”。修行不容易,这辈子自己都无法做到,一些只会增加“我”的举动如何能够趋向解脱,难怪佛陀说学佛的人必须要明理,只有明理的人才能学佛。似是而非只有在明理的人面前才会被瓦解。我无力与人争辩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我的结论是:这些话听起来没有错但是不对。这是我停止争论的用词,也许有些时候你也可以用到。好多事是无法对一些有了既定想法的人说明白或讨论的,这是我的另一个体会。
今年开始又要面临抉择:我在决定的面前,在旁人的眼中就是一再的蹉跎岁月,偶尔我也如此认为。就算有时心里有些躁动但是因为修行的关系,因为对佛理深信不疑的关系,我心里清楚知道 : 该来的一定会来,千万不要在等待的过程中乱了套。在这个等待的过程里头唯一懊悔而须奋起直追的就是如何完善自己。这个坚定的信念来自禅修:静静坐着根据方法修行就能够改变。就如佛陀所说:只要现在做着对的事情就一定带来对的结果。唯一需要谨慎的是提醒自己每一件手中的事都是根据正确的方法吗?何为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这些年来灌输进自己观念里的新概念。寻找正确观念需要时间:灌输和接受需要时间:接受和运用也许要时间:这个过程都在这几年发生,专心做着对的事,尝试失败再尝试就是我无所事事的表象。亲近的人急迫的善意提醒让我有了一个新的回答:也许就是这几年慢下来的生活让我免去患上癌症呢?当我清楚知道自己的作为而且专心一致,我知道一定有一些在我理解范围以外的事情在发生:好好坏坏。坏是因为无明和无知的自己可能在自以为是的情形下犯下的错误所带来。修行就是要了了分明,这些细微的事物对有些人来说是无关紧要但是这就是修行的功课也是过程,当然期待结果中更透彻的自己。
写着写着也有些像裹脚布了。就此搁笔。
送给大家的是 :遇到挫折或抉择时不要乱了方寸,选择最好的方法。最好不一定是别人眼中的好但是这个好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无需在意别人的嘴,只要是局内人都会得益的就算是痛苦的决定也必须坚持。共勉。

Sunday, March 29, 2015

29-03-2015

今天打开部落格才知道我又大头了,2014变成2013哈哈。
今天的马来西亚都在谈论着消费税。四月一号开始实施的消费税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小的波动。上个星期天在南阳副刊的财经版黄凯顺写的一篇理财感想让我觉得太棒了。话说他在第三次被邀请到教会谈理财的感触。我感触颇深。本人从在电台开始收听他的理财观也有一些时间,之前也有访问过理财有关的人士。对于他的一套,如果跟一般的理财观来说是比较保守的也是如今我认为非常实际的。
一般理财都是以先分配后花费为准。什么是先分配后花费呢?例如你的收入是4000的话,你可以花费的每月费用是2400。这就是表示2400用来衣食住行。供车供屋还有每个月的伙食费。其余的四十巴仙就是10巴保险,十巴孩子教育,二十巴储蓄包括投资。这样的先分配后花费就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位置:也就是保险要买多少;住得起多大的房子;用得起什么款式的车子;每个月如何分配伙食。黄凯顺说他被邀请三次,这一次是谈如何应付消费税。我想他真的是有点动气了才以自己为例。他说第一次他是开始传达这个理念时的自己也在实践中,当时的他还要供房子,第二次受邀时房子供完了开始朝向经济独立的方向前进。第三次当他被邀谈如何应对消费税时他的资产已经翻倍。文中提到如果资产已经翻倍何惧区区6巴仙的消费税?我跟他说这是因为人们都不想降低所谓的优质生活而且也觉得自己负担得起,何乐而不为?
印象中我从来不曾在这里分享过有关理财的讯息但是身边遇到的朋友,不管他们喜不喜欢我都会提醒,我尽了做朋友的本份至于其他的就看个人了。就算我多年来在这样的讯息熏陶下都会有盲点和做错决定,我确实担心那些“不怕虎”的朋友。
物价高涨的事实会一直持续到我们老死,赚很多钱也同时花很多钱等于白忙。也许很多朋友会说人生短短几十年就要尽情享乐。想想如果李光耀也是这么想的那么就不会有了今天大家对他的尊重。
现今社会的歪理只会让大家成为傀儡。一窝蜂的追逐人们或一小撮人嘴里的高尚享受的生活。响往自由却越被缚束。经济独立才能够让你无忧,也许我无法达致但是我的方向明确。共勉。